天才一秒记住【美艺言情小说书馆】地址:meiyi.org
崇知书院的女学只开设一间塾室,不区分出身与年岁。
若是有年纪小,跟不上的,先生并不会刻意照顾。但倘若愿意主动询问,先生必定倾囊相授。
冯映灯早就知晓自己要与冯映烛做同窗,虽千百个心不甘情不愿,但仔细想想,她和冯映烛在冯府时不也算处于同一屋檐下?
是而只要老死不相往来,冯映灯觉得自己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冯映灯是在敲响早钟之后,方才跟随着女学的邓先生前往塾室。
邓先生也是位女子。瞧上去约莫三十来岁,头发乌黑明亮,映衬着雪白的脸,像是一幅妙笔神功的水墨画,温柔婉约。
不过,同窗的女学子似乎并不如冯映灯一样想。她们原本在塾室里还嬉笑打闹,望见邓先生走进来,立马正襟危坐、闭嘴息声。
邓先生只目光冷淡地环顾堂下,几乎所有被她目光掠过的同窗都匆匆地低下头。当然,也有几人,不仅不垂头,反而更迎着目光昂首挺胸。
其中冯映烛,与这两者都不相同。她安安静静地坐着,也目光平常地直视邓先生。邓先生看别人大多没什么情绪,但看到冯映烛略带了几分欣慰。
冯映灯猜,冯映烛应当是这间塾室里十分讨先生喜欢的好学子。
她不屑地看冯映烛。邓先生巡视完堂下,便来望冯映灯,声音清冷地说着:“今日,我们女学多了一位新同窗,便是这位冯映灯,冯姑娘。”
“冯映灯今年十六岁,在入学塾之前,未曾真正地学过经史子集。是而,若她有所不懂之处,望各位尽力相帮。”
“冯映灯,你就去坐在那边。”邓先生伸手朝着堂下,指在靠近塾室后门倒数第三排,与坐在第二排的冯映烛差了三排的斜后方。
冯映灯暗自在心里庆幸还好不是坐在冯映烛身边。
她依言走下堂上,去到自己的书案与坐垫前。周围的其他同窗不约而同对她投出探究、打量的目光。
也有人在窃窃私语:“你们觉不觉得她这个名字有些耳熟?”
“自然耳熟,冯映灯、冯映烛,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是姊妹俩呢。”
“有没有可能她们真是姊妹?”
“你们什么意思?”
“我是说,这位冯映灯才是御史大夫冯腾的亲生女儿、冯氏三年前寻回的千金。而我们的老同窗,冯映烛,不过是个假玩意。”
说这最后一段话的是坐在冯映灯正前方的一个穿着橙色绢丝绣金纹石榴花襦裙,瞧上去约莫有十八岁的长脸少女。
少女皮肤不算白,颈项与面上稍有色差,但面上的妆容十分精致,显得面若桃李、唇红齿白。
冯映灯多看了那石榴裙少女一眼。
等她在石榴裙少女身后坐好,邓先生提醒众人道:“今日我们讲《列女传》第二篇贤明传之周宣姜后,我劝你们都认真些,半月后考校,我便会从中出题。”
此话一出,满塾室中的女学子大多都闭上了嘴,不敢再议论纷纷,而是急忙打开自己面前已摆放良久的《列女传》书册。
石榴裙少女倒是漫不经心,见邓先生说完话就没再注意自己这边,立马转头对着冯映灯,熟络地笑道:“冯姑娘,你叫映灯是吗,以后我就唤你阿灯吧。我是御史大夫之下少府刘大人的女儿刘茵。”
“刘姑娘。”冯映灯虽然不太适应这新同窗的自来熟,但她还是努力做到礼貌地回答别人。
石榴裙少女刘茵顿时娇俏地嗔怪,“我都唤你阿灯了,你还叫我刘姑娘,也太见外。若是你不介意,我比你虚长几岁,你便唤我阿茵姐姐。”
“阿……”冯映灯实在有点难以启齿。
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一本正经地称呼过谁为“姐姐”。
刘茵见状,赶忙状若无碍地更笑,安抚道:“没关系,你不习惯这么喊也没关系。那你就当我是与你同岁的友人,叫我阿茵便好。”
“阿茵。”冯映灯稍稍点头,总算能顺畅地叫出来。
刘茵听了,满面的欣然,先是回眸又望了一眼堂上的邓先生,看邓先生有没有注意到自己,见没有复地侧首与冯映灯说着,“你的名字真好听,映灯,既温暖又明艳的感觉。”
“不过灯只是器具,烛才是火源,你没叫烛是因为这个名字被别人抢走了吗?”刘茵有意无意地看向斜前方正视堂上邓先生目不转睛的冯映烛。
冯映灯顺着刘茵的目光也望过去,霎时面有愠色,不悦地回答:“区区烛火罢了,还不是稍一瓢水便能浇个透灭。眨眼之间的东西也妄想与灯台比长久?”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迟来的娃娃亲不如草》转载请注明来源:美艺言情小说书馆meiyi.org,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