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艺言情小说书馆

第202章 接亲

《桃花渡,今意正好时》转载请注明来源:美艺言情小说书馆meiyi.org

三月二十,宜嫁娶。

今日,是永安侯世子和嘉祥县主成亲的日子。

孟州城内欢腾一片,家家户户皆停下了手中事,纷纷跑到街上去看热闹。

人们也是此时才知晓,原来临江斋的东家林娘子,就是京城的嘉祥县主啊!

“县主姐姐好厉害,我长大也要同她一般厉害。”

街上一个四岁左右的孩童,正坐在爹爹的肩膀上,一手拿着糖葫芦,一手拿着麦芽糖。

明明话都还说不利索,却已经知晓了嘉祥县主的名号。

小孩子哪清楚县主是什么,只是知晓爹娘口中叫'县主'的,是给他们孟州带来翻天覆地变化之人。

听阿娘和阿娘说,从前他们家里只能靠捕鱼为生,时常有上顿没下顿。

但自从三年前,嘉祥县主在孟州办起来'临江斋',爹娘倒是不再用靠天吃饭,都能去那个叫临江斋的漂亮船上去帮工,自己也有了很多漂亮的新衣服。

嗯,县主姐姐是好人!大大的好人!

小宝想到这里,又吧唧啃了一口糖葫芦。

孩童的娘闻言笑得合不拢嘴,高兴的摸了摸她的头。

“小宝真乖,日后定有出息。”

此时鸣乐声由远及近,果然很快便见到了一袭红袍,骑在白色高头大马上的新郎官。

身后是延绵不绝的红锦毯,以及从街头排到巷尾,根本看不到边际的接亲队伍。

奏乐的仪仗队沿路敲敲打打,实在好不热闹。

“世子来了!”

“是永安侯世子!”

“长得可真好看!”

阳光透过的云层,洒在新郎俊美如玉的脸上,仿佛连天际最美的云霞都比之逊色。

一袭张扬的红袍,更衬得他丰神俊朗,贵气逼人。

顾今安边走边向两旁的行人掬手,连眼角都是掩不去的笑意。

清禾和清晏骑着马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手中还不忘忙着朝两旁路人撒钱。

“哇,真不愧是世子啊!居然接亲途中还一路撒钱。”

“我真是头一回见着这般财大气粗的哩!”

“你是不知道,世子这些日子都是动不动,就十几二十箱宝贝往楼府里搬。嘉祥县主可真是好福气!”

“要我说,明明是世子好福气,能娶到县主这样神仙般的人物。”

……

在众人愈发响亮的祝福声中,接亲队伍很快便停到了楼府门前。

门口负责等待接亲队伍的下人见状,连忙跑进去通报。

\"世子来喽,世子来喽!\"

今日天还尚未亮,楼晚意便被碧水和琥珀拉起床,眼睛半睁半闭间身上已穿好了嫁衣,然后被带至铜镜前坐下。

喜婆早早便等在屋外,听到传唤便立刻喜气洋洋的进来,一边说着吉祥话,一边娴熟的替新娘子绞面,直到脸上一丝汗毛都没有为止。

疼得楼晚意仅剩的睡意都已经全部消散,心想着决不能再成第二次亲。

身后之人也并没有闲着,手灵巧的将乌黑浓密的长发齐齐梳至头顶,戴上了云间来专门定制的点翠赤金缠丝凤冠。

两旁还十分巧思的坠了金掐丝红宝石凤凰步摇,会随着她的动作而摇曳生姿,更添了几分风情绰约之美。

众人皆惊叹连连。

铜镜中的楼晚意朱唇皓齿,一颦一笑间皆动人心魄,实在华贵绝美之至。

正巧外面的下人来报,“接亲队伍到了。”

喜婆便将楼晚意搀扶起身,将一柄喜扇置于其手。

“请县主将此扇置于面前,一直到洞房时才能由夫君亲自取下。”

楼晚意闻言,红着脸接过了喜扇,轻轻挡在前方。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快眼中文网】《晋末长剑》《炮灰男配的人生(快穿)》《回到过去做财阀》《我还能苟[星际]》《死灵法师在末世疯狂屯兵》《仙子,逼我吃软饭是吧》《逢君》《娱乐春秋》《噩梦使徒

一吨白清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美艺言情小说书馆meiy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穿时空的女将军被退婚后,我绑定系统商城开大!这个修仙过于日常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三魂七魄归位折红鸾千万别惹,疯批皇后手段狠重生大庆:咸鱼公主只想赚钱旅游养的面首成了摄政王,我被迫躺平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诱梦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嫡妹抢世子?我嫁权臣小叔当婶婶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横空出世的娇帝君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神偷为尊:逆天夫君,请别拽谬接瑶华枝我靠好运壮大家族哇!女总裁是皇帝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废柴逆袭指南:捡个魔神当外挂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离人终成相思意穿成恶妇不装了,天灾将至赶紧逃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死遁五年,被初恋陛下抓回来落在荒年崽崽很闲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