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南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美艺言情小说书馆meiy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九江府衙的人本来忙里偷闲,眼看张应然跟在知府家仆后面风风火火地赶来,连忙摆出一副认真工作的架势。张应然简单说明来意后,摆出一副讳莫如深的表情,让府衙的人倍感压力,只得将信将疑地把探事科考生的资料和答卷从里间取出来,分成两大捧,让张应然看得方便。
五十个人,除去游三清的,还有四十九种字迹。本朝公事公办允许使用的字体本来不多,可是谁能保证,自己写出来的字,跟那范本单子上的颜碑柳碑一模一样啊?
张应然揉了揉眼睛,拿来三五柄蜡烛,把这书案附近照得光亮非凡。这里拖一分,宋归燕的性命就危险一分,无论是张应然还是游三清,都担不起这样的责任。
要命,崔护这老头子的诗,全篇二十八个字里,竟然没有一个字,是每个考生必写的字!
要是有个什么郡啊,县啊,村啊的,张应然保证一两刻钟就可以交差。想到这里,他忍不住长叹了一声,背后的府衙差人也随之露出了同情的目光。
张应然翻找过一遍人名,没有对得上的。
地名呢?
翻第三遍的时候,一个考生写籍贯时的“宜春县”三个字跳了出来。
这个“宜春县”的春字,和“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春”字,对照着一看,胜似一母同胞的两兄弟。
张应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立刻请府衙差人带自己去见这个宜春县来的考生,却被告知现在考生们都在外面查自己分配的案子,在明日截止日期之前,谁都不知道每个人现在在哪里。
该死,游三清尚且能满世界地乱跑,其他人又怎会放弃这自有查探的机会?
张应然把各类文档依数交还给了差人,自己赶回去给游三清报信。
游三清在宋归燕的房中一直陪伴观察着,大半晌也不怎么移动。这期间丫鬟和宋夫人都来看望过,想要强行给宋归燕灌下些汤水,都以失败告终。她牙关咬得死死的,像是下定了决心什么都不吃。
“道爷,找到了吗?”游三清猛地站起身,眼前冒出了些金星。是啊,连游三清不吃饭都会感到晕眩,宋归燕折腾了这么久,还没进食,怎么会毫无反应?
“果然是考生中人。是宜春县一个姓马名浩的,祖籍云南;第一题还没完成,现在不在住所,一时找不到他。”张应然把游三清拉到门外,悄声地告诉。
“明白了,”游三清松了口气,“道爷聪慧,知道这个中厉害,那就千万不能把消息扬出去;明天是第一案的最后期限,他既然还没答出来,现在一定在外面用功,明天交卷的时候一定会出现。”
“正是这个道理。”张应然摸了摸青锋剑的剑柄。他倒要看看,这个马浩,打了什么主意。
两人暂且回各自住所休息;游三清叮嘱差人,一旦马浩回来,立刻通知知府,张应然和她,无论是什么时辰。
游三清被吵醒的时候,正是刚过午夜。马浩回到处所,还没来得及把脚上的泥甩干净,就被差人扭送着,送到知府、游三清和张应然的面前。
“游三清,你大晚上的把本官吵醒,还把同考的考生送来,你到底想说什么?”宋知府白天为宋归燕担心了一天,现在累的七窍生烟,才睡着不久,现在穿着常服,灯下映照着,倒是市井亲民了许多。
“宋大人,实在不是民女无故叨扰,而是与我同考的这位马兄弟,跟宋大人有话说。”游三清指了指跪在下首的马浩。
“我刚回处所,还没来得及誊写第一题的答卷,我哪来的话要和宋大人说?看你也带着探事令牌,此次考试每人的题目都不同,你解出来你的题,和我解出我的题,毫不冲突,你这又是何必?”马浩忙碌了好几天,满脑子只剩下考试的事情。
“马浩,你认不认得这个?”张应然掏出那张宋归燕房里发现的崔护诗笺,扬到马浩面前。
刚才还在绕弯子的马浩,看到自己的笔迹,露出难为情的神色:“看来,是归燕把我们的事,告诉大人了啊。”
“你们的事?”宋知府气的胡子都被吹起来,抓着椅子扶手的指尖抠进了边缘。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