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美艺言情小说书馆meiy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乾和二十二年
汴京城的百姓们感觉自己的眼睛都要用不过来了,所有人都认为这一年简直是历年来整个汴梁最热闹的一年,整个京城就有春闱、女工选拔、围棋大赛、蹴鞠等多项或朝廷的或民间举办的活动,春闱大家只能看个热闹,女工选拔可以当做未来媳妇的榜单看,而围棋大赛这个本应是读书人的活动也受到百姓们的大力围观。
春闱,也就是会试,是每过三年就有一次的牵扯到全大夏所有范围以及方方面面的一件盛事,就范围而言,唯一能与之相比的只有武举,就重要程度而言,没有任何活动比春闱更重要,更不要说这一年开启了女子入考场和男子同场科考的先河,就更是引所有人关注春闱的进展,即使围观的人们九成以上并没有亲人参加这场盛事。
在春闱前后,其它早就宣传出去的活动没有一个有动静的,而参加春闺的士子们因所考的科目的不同而分成一波波,在这儿就不得不详细叙说一下大夏的科考制度。
前面说过,大夏学习是分学科的,考试的时候也是分学科,不过,不管你考试的时候靠的是儒学、律学、医学还是算学等,只要考上了,最终的结果还是当官,或者说,不管你考的是什么,只要你按部就班的参加了科考,并过了会试,就代表着你已经取得了做官的凭证,最多给你分配工作的时候会对应你考得学科给你分一个符合你所学的官位,可以说你当了官之后只要完成了你相应的工作量,其实你做什么还真没几个人关心,所以很多时候被分配到地方为官的很多人大搞自己的爱好,只要不耽误工作还对百姓有利,没人在意你做的是什么。
所以如果有一个县官在完成了他的工作之余在衙门给百姓把脉看病开方的话,不用太过惊奇,这一定是一个读书的时候读的是医学,这是基操,毕竟自汉末三国时期的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开始,很多时候,朝廷都是默认参加科举的医家就是来当官的,道德经有一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而医家给人治病用药难度只会更高级一点。
而只是作为一个医者的话,根本就不用考试,那个时候,一个医家给人看病都是从亲人朋友开始,然后有了疗效才会扩大范围,然后经被治好的人宣传出去,然后成为一定范围内的名医,考试?身边的所有人,治疗的所有病人都是考官。
正是因为这种考试制度,好像很多当官的都很多才多艺,实际上并不是的,毕竟最后的会试还好,殿试可是同考一张考卷,考的是治国之策,管你是学什么的,只要答的好,给出了让所有人认可的一张试卷,谁会在乎你学的是什么吗?那张榜上只会写状元榜眼探花都是谁,不会写上一个学医学、算学、律学、画画等其它的那些胜过了学儒学的学子吧!
林宸不知道宋以前科考是怎么操作的,可是大夏的科考就是这样做的,第一次知道的时候,简直惊呆了她的小脑袋,但是后来想想好像也没什么问题,毕竟身在左相右相的位置,需要的是全盘考虑,前期需要的各种历练都少不了,而这种思维模式并不会局限在哪个学科,百炼成钢,都成钢了,谁还在乎最初里面有什么样的杂质呢。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