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足”二字,令陈年、许怀二人浑身一颤,他们偷偷摸摸这么多年,温饱尚未解决,富足压根都不敢想。可此刻,瞧着钱禾那坚定的眼神,两人只觉耳畔哗哗直响,仿佛有无数金银从天降落。
于是立即应声:“小的浑身也就剩二两肝胆了,还请夫人指条明路。”
钱禾点头,让两人起身,把售卖竹编器的事讲说一遍,“本钱我出,利润我四,你们各三,如何?”
商铺分红,就算掌柜的,顶多也就拿一分利,三分曾未有过。陈年刚要答应,许怀却抢先问道一只竹器能挣多少。
钱禾让宋琪拿进一摞竹箩,取一只在手,道:“如这种,造价二十五文,加上运费、人工等,成本在三十六文,只要能卖到五十文就可以。”
许怀见那竹箩甚是精美,箩心编有“步步高升”四字,不由赞道:“好东西!”
钱禾以为他接着就要答应,谁知他却摇摇头,叹气道:“可惜太贵,谁舍得花五十文买个箩!有这钱还不如买十个鸡子吃呢!”
陈年亦是附和。
钱禾怔然,略一沉吟,方道:“若是素编,普通箩筐笼篮呢?多少价钱能接受?”
“桃李县那边,顶好的竹筐十五文。”许怀道,“还是从云南府过来的。”
这也太便宜了!钱禾给窦大嫂的是每只十二文,再从南竹镇运过来,怎么也得二十文才有利头。
要压价吗?窦大嫂他们辛苦啊!
钱禾蹙眉,心有踌躇,池舟开口道:“可以,我们的素筐,也卖十五文。”
他看看她,又对许怀道,“这个价格,你有信心在桃李县发售吗?”
许怀取个竹箩仔细看了看,郑重点头:“编得好,价又低,能行!”
他又问可有现成的素箩不,有的话他这就带着去桃李县,又问池舟要买多少米!
“三千石。”
“那就是六百两银子,烦请大人给现银。”许怀笑道。
钱禾去梳妆台的小匣里取出银票交给他。
“怎么还多了一百两?”许怀点数已毕,甚是惊讶。
“脚钱、盘缠都从这百两里出,等米运到永淳,剩下的还给我。”钱禾道。
许怀揣好银票,喝了杯热茶,即刻辞别,走到房门口,忽地回头,嘻嘻笑道:“大人跟夫人好大手,就不怕我一去不返?”
钱禾盯住他双眼,一字一顿道:“不怕!不就是七百两银子么!丢在茶茶河里也激不起浪花!但你真卷走了,你将一辈子为贼,子孙后人也是贼徒,再无翻身之日!”
许怀笑容僵住,旋即道:“小的乱说的,夫人莫怪,请等我好信就是!”
陈年也要跟许怀同去,被钱禾喊住,说还有别事麻烦他。
“你走得快,请你回南竹镇,取十件莲花形竹箩回来。”
既然小塘县人如此喜欢莲花,那么要想打开此地市场,只能是投其所好。
钱禾从墙角高几的青布包袱里,取出半只竹钗,交给陈年:“见到此物,窦大嫂就知道是我订的货。”
之前她把孙甘介绍给窦大嫂,让他替代自己,负责笋干之事,池舟知道后,说该有个凭信,这样一旦孙甘有事不能前去,别人也能替代。
于是他给制了只竹钗,一分为二,刻有“特产”二字的那半,交给窦大嫂,钱禾留存的一半,刻有“永淳”。
*
陈年说往返需要三日,钱禾决定利用这个时间去寻铺面,池舟陪着她,在小塘县城的街市行走。
小塘县分南北两市,北市以布料香粉首饰为主,南市则是茶米油盐杂货。
两人逛了两天,凡看上的铺面无一家肯转让。
“看来得找人合作了。”钱禾用小勺搅着瓷碗里的莲子羹道。此时刚交申时,两人走得乏了,见路边有汤水摊子,便坐下歇脚。
池舟坐在她手侧,点头道:“最好还是唐家。”
那几家好铺面,全归唐家所有不说,以唐家的实力,推广新器,也最为得力。
只是唐家会答应么?
钱禾咽下颗莲子,忽问身边人:“你怎么就定了那个价格呢?”
“能卖掉就比压在手里强。我相信窦大嫂他们,也是愿意的。再说,这只是开始,等人们认可了,价格还可以调整。”池舟坚声道,“我对咱们的品质有信心。”
也是,一亩地的竹子才卖一钱银子,可编成竹筐,至少有六百只,就算一只七文,相比之下,已是翻了三番。
如此一想,钱禾心里轻松很多,黯淡的眸子重又亮起。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美艺言情小说书馆【meiyi.org】第一时间更新《禾舟行》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