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艺言情小说书馆

第208章 出逃(下)(第1/2页)

《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转载请注明来源:美艺言情小说书馆meiyi.org

同行之人如此快倒戈,与这位太史令相谈甚欢,甚至言语中还透露出早有交集的事实,让一旁的东郡官员听得胆战心惊,只怕下一刻眼前这些人就要变换面孔害了他的性命。

好容易待这些人停下交谈,他战战兢兢地从嗓子里挤出声音,见缝插针的讨饶:“太史令既留下官至此,相必也是有用的上下官的地方,下官虽官职微末,可也有些唇舌之利……”

见种平不表态,他额头冒汗,脑筋转的飞快,大着胆子继续:“太史令若是想离开许都,下官倒是有法子。”

他急于保命才将这话脱口而出,只是刚一说出口便感到后悔。

既然已经知晓这些人的目的是离开许都,又早早在此设伏,将他骗下车,自然是已经计划周全,哪里轮得到他横加指点?

他恨不得咬断舌头将刚刚那几句话重新吞回肚子里,整个人越想越慌,越慌越怕,身上汗流如浆,将大半后背打得湿透。

种平暗自不解,此人如此怯懦无能,东郡那边怎会派遣这么个人来送账簿?这和李严用苟安运粮有何区别?这样想着,余光瞥见系统栏的幸运卡,种平忽然觉得自己体验一把司马懿的快乐也未尝不可,他唇畔带笑,亲手将对方扶起:“令史何出此言?虽是事出有因,亦是平冒犯在先,受此大礼,真叫平惭愧。”

那令史强笑着起身,即便在心中唾骂面前人是十足的伪善,但终究势比人强,不得不撑着一张笑脸应对,不敢流露出半分不满。

他略略擦拭去面上冷汗,小心翼翼回道:“事急从权,太史令也是出于无奈,下官自然明白……下官李显,说来,说来也和太史令有一段因缘。”

“哦?”

种平一边看时辰一边翻进马车,李蒙已经取代原先的马夫坐在了车前,余下的北军士卒则替代了那几个军汉守在附近。

令史好容易得了自由,面上却显出无措,他心底挣扎片刻,见种平对他颔首,其余人并无阻拦之意,才抓起袍角亦上了车。

“下官李显李贞佑,乘氏人士。”

种平觉得有些耳熟,他感受着马车行驶时带来的晃动,思索片刻:“莫非是李乾李高明将军族中?”

“正是,正是。”

总算搭上了点关系,李显肉眼可见地放松了下来:“正是下官族叔。”

种平同李乾交往不深,他看明白李显的性子,知道自己出兖州的计划已是成了大半,此时在心中一面估算许都内大约还有多久才能安定下来,一面继续摹拟接下的路程中将会面临的各种情况,随口一问:“怎地此次竟是李兄来送这账簿?”

“不敢当,不敢当。”

李显又开始流汗了,他底下头打算擦擦头上的汗,不料这马车越驶越快,他打了个晃儿,差点歪道在坐垫上:“太史令称下官字便是……实不相瞒,此行本该是曼成……就是下官的族弟来的,只是下官听闻有河内巨商同性,故而动了心思,替了他来。”

他这会儿也是后悔不迭,早知道有这档子事情,就是那刀逼他他也不肯来啊!

种平陷入沉思,不太确定地又问了一句:“贞佑口中的族弟……莫不成姓李名典?”

李显一愣,难不成还真让自己攀上关系了?可他怎么回想也想不出,自己那个籍籍无名的族弟是怎么入了这位太史令的眼的。

“不错,确是李典。”

蔡氏姐妹的离开在许都尚未为任何人所知,现在许都之中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聚集在董承身上。

“侍中接下来有何打算?”

伏完听着手下人回报的消息,知晓董承那些临时拉起来的人马都已是强弩之末,不消几时便要被彻底击溃,此时此刻,伏完对董承的看法变得无比复杂。

从前只觉得这人汲汲于权势,满是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的私心,却不料这偌大许都之中,敢为陛下行除贼之事的唯有此人,待董承一死,朝中百官岂不是愈发畏惧曹操而甚于虎狼?

伏完只有叹不完的气,忧愁不尽的心,余光瞥见镜中面容,鬓发如霜,皱眉蹙额。

朱展抬起头:“有人已帮我们搅乱了这一潭水,往后也许再无这样好的机会,接下来,自然是倾尽全力救陛下于水火。”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笔趣火】《都重生了谁还深情啊》【未来小说】【武林小说】【共享小说网】《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全民求生,但我血条不见了》【趣读吧】《北美新神》《长生修仙:从福修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千年军国战国修罗传回到明朝当太子淘宝大明重生之朕即国家纪元1701拉倒吧,朕的大秦都完了讲这些有啥用大国崛起1857大明公侯三国之帝统天下少女与枪与异界重生西亚之亿万富翁三国云飞扬重生明末当皇帝异域人生明末龙腾明末第一强藩三国之蜀汉复兴大明小官人三流书童宗明天下明风万里宣和画卷宦海风流娶个毛妹当老婆樱花下的血刀大唐国妖江东幼虎最终反击汉家日月非洲帝国五胡明月虚拟战线无赖帝师贼三国唐时归从来没有的帝国乱世妖娆王猎明大明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