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艺言情小说书馆

34.第34集《天台教观纲宗》(第1/2页)

美艺言情小说书馆【meiyi.org】第一时间更新《天台教观纲宗》最新章节。

五、分证即佛

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十一页,我们讲到别教菩萨道的修行位次。

在《大乘起信论》,认为别教的菩萨道,整个核心在修菩提心。《大乘起信论》的菩提心,它分成三种菩提心:

第一个,叫作信成就发心。这个信成就发心指的是谁呢?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外凡的这种十信位的菩萨。十信位的菩萨,他这个菩提心是怎么建立起来呢?“深信业果,修十善业”,他就是透过对大乘佛法一念的信仰,对无上菩提的一种薄弱的愿力,然后对因果的信心,好好地调伏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所以按照《起信论》的说法,菩萨道在前半段是谈不上六度的,也就是以自利为主了。

那么这个十信位的菩萨,他就靠着对大乘佛法的信解,对无上菩提的愿力支持着自己,摇摇晃晃地走过了十个阶位,花了一万大劫,到了内凡位,内凡加行位这就不一样,叫作解行发心。内凡位的菩萨道,他除了信仰跟愿力以外,多了一个理观的智慧,就是空、假、中三观的智慧——十住的空观、十行的假观到十回向的中观。

那么这种三观智慧现前以后,修六度是怎么修呢?《大乘起信论》给他八个字,叫作:“随顺法性,修学六度”。这六度怎么就随顺法性呢?举一个例子。他说这个内凡加行位的菩萨,他布施怎么修呢?他说:“以知法性体无悭贪故,随顺修行檀波罗蜜。”说他为什么修布施呢?他只有一个道理:因为我要随顺中道的法性,而当我的心要顺从中道的时候,法性是不能有悭贪的,有悭贪就不能有法性,有法性就不能有悭贪。我为了要随顺法性的缘故,我必须弃舍悭贪,所以我修布施波罗蜜。他是这样修的。也就是说,他整个都是法法销归真如的法性。我为什么要持戒呢?因为法性里面没有破戒这件事情;我为什么修忍辱呢?因为法性的内涵没有瞋心这个东西。所以整个六度完全是以忆念真如法性的理观来做引导的。他这个菩提心,就是随顺法性的菩提心,这第二个,不像前面的完全是一个断恶修善的一种信仰。

那么这两个都是地前,不管外凡、内凡都是地前。到了分证即,入了初地以上的菩提心,叫作正发心的菩提心。这个正发心《大乘起信论》也给它八个字,叫作:“无有境界,法身显现”。前面内凡的理观,他观照的是法性,因地叫法性,但是你成就以后,法性转成法身。诸位!法身就是有功德的受用了,那是有果地功德了。法身是能够显现报身、显现应化身的,那是有功德相了,他这个时候,境界相脱落了,法身显现了,他从这种业报身转成法身了。所以他外凡的信仰式的菩提心,内凡的法性的菩提心,到了地上的菩萨叫作法身的菩提心,他是用法身显现菩提心。

我们来看什么叫法身的菩提心。我们看,分证即佛。

好,分证。什么叫分证呢?就是分破无明,分证法身,叫作分证。当然这个时候他的法身显现了,他不是在因地的只是随顺法性,他是有法身的妙用。这个地方包括谁呢?包括十地的圣种性及等觉菩萨。

我们知道,大乘的圣道跟小乘的圣道不一样。小乘的圣种性,他证得空观就是圣种性了。但是诸位!我们刚刚看过,内凡加行位虽然叫内凡,还是凡夫,但是按小乘的标准,这三十心: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是圣人。你看初住断见惑,七住断思惑,是不是?所以我们不要看,喔,这个是大乘的内凡,那是凡夫。不是啦!因为他没有证入中道的真如,所以叫凡夫。但是如果证得空性,他肯定是够了,要以藏通两教,他早就入圣位了,所以圣道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小乘的圣道,证得空性就是圣道了,入圣位了,就是分证即了。大乘的圣道,对不起!要中道的思想,要法身显现,你必须要即空、即假、即中,到了这个时候才叫圣位。

那么圣位为什么叫十地呢?这个地方它取这个大地有三种功德:

第一个,不动义。因为这个菩萨,从一种凡夫的有所得心叫随顺法性,到最后法身显现以后,他能够不动,不为一切顺逆的因缘所动,他的菩提心就像大地一样的坚固。

第二个,能生义。他的整个菩提心,乃至于他所摄受的三昧神通的功德,入了初地以后,任运地增长,他不要作意了,就像船要驶向大海时,在这个船刚开始离开陆地的时候,地心引力会把它拉回来,所以它进进退退地很辛苦,但是一旦离开了地心引力,这个船到了大海,它自然地前进。它有能生义,就是大地能够生草木,就是说这个初地的菩萨那一念菩提心,能够生起广大的三昧神通无量的功德。

第三个,负载义。这个大地菩萨,就像大地能够负载一切的万物,不管你是干净的东西、脏的东西,大地是概括承受,就比喻大地菩萨这个大悲心,平等地教化一切的善因缘、恶因缘的众生。

这指的是带有法身的菩提心的三种功德:不动义、能生义、负载义所以叫大地。

我们看第一个,初欢喜地。

那么初地为什么叫欢喜呢?因为亲证法身,生大欢喜。前面的外凡、内凡,都是在思惟中道的法性,在这个地方如理思惟,但是到了欢喜地,他经过长时间的一大阿僧祇劫的修习,终于亲证法身,所以他觉得这一路走来,终于有了成果了,所以生大欢喜,叫见道位,已经亲证中道的实相。他以中观的智慧,见第一义谛,开佛眼,成一切种智,行五百由旬,初入实报无障碍土,就是初住,初到宝所,跟佛陀住同一个家了。就是可以说是生在佛家。

生在佛家他有三种功德:第一个,证念不退。他的念头很自然地念念流入萨婆若海,跟中道的实相相应。不像前面的内凡位,他必须要不断地靠回向。当他偏空的时候,他必须用众生跟佛道的相状把他拉出来;他如果偏有的时候,他必须用空观的智慧把他相状再消一消,所以前面内凡位的菩萨,要不断地修正自己,他的念头经常会失念——失去中道的正念。但是初地菩萨,他任运地就能够跟空有的思想平衡,得无功用行,他的进步是自然的,不用刻意了,这是第二个。第三个,从利他的角度,有因缘的话,初地菩萨可以在一百个没有佛的世界,示现作佛,八相成道,利益众生。

我们说明一下。如果这个众生是该他教化,那么初地菩萨就现佛身,其他的菩萨就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就做他的弟子。法身菩萨是互相帮助的。等到:欸,这个众生的因缘是归另外一个初地菩萨——那你就现佛身,我就做你的弟子。就是说,只要跟他有缘的众生成熟了,法身菩萨就互相帮助。那么初地菩萨可以在一百个世界,二地在一千个世界,乃至于十地,地地十倍地增长。干什么呢?利益众生!在没有佛教的地方建立佛教,出现三宝来利益有情,这个是初地。

我们看二地到十地。

二、离垢地;三

、发光地;四、燄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各断一品无明,证一分中道。

这个十地菩萨的功德,古德把它用十波罗蜜来配对。就是说,初欢喜地是布施波罗蜜圆满;离垢地是戒波罗蜜圆满,就是说这个人乃至于在梦中都不犯戒了——离垢地,他的戒行清净;发光地是忍波罗蜜圆满,他的智慧可以使令他安忍不动;四燄慧地是精进波罗蜜圆满,他能够不断地保持进步;第五难胜地,难胜地是禅定波罗蜜,禅定波罗蜜圆满;六现前地,现前地是般若的智慧圆满;七远行地,这个是方便波罗蜜。前面的智慧波罗蜜偏重在空观,这个方便波罗蜜——假观,就是方便善巧。方便善巧有两个:一个是回向方便善巧;一个拔济方便善巧,这个拔济是直接地去救度众生,回向是透过间接的回向。

第八不动地是愿波罗蜜圆满,这个八地在别教是有意义的。因为阿赖耶识的业力它的转变有两个: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我们上一节课有讲到。就是你的业力什么时候改变呢?第一个八地,第二个成佛。八地是怎么改变?因为八地的菩萨,他的俱生我执被破坏了,所有的业力要得果报,一定要有一个自我的概念,就是你没有“我”,这个业怎么能够成形呢?所以八地菩萨他的整个有漏业力,第八识的因缘破坏了,他只有业,没有力了,没有力量了,它不能自己得果报了。因为他的分别我执、俱生我执都破坏了。

九、善慧地,善慧地是力波罗蜜,包括修习力跟思择力。修习力指的是修行的行动,思择力指的是慧解。也就是说,善慧地的菩萨,成就四无碍辩。

十、法云地。法云地是智波罗蜜圆满,他的大法智云,含众德水,他能够有两种的功德:第一个,受用法乐智;第二个,成熟有情智。

以上各断一品无明,各证一分中道的法身。

我们看最后。更破一品无明,入等觉位,亦名金刚心,亦名一生补处,亦名有上士。

那么到了十地以后,最后再破一分的生相无明。无明有生、住、异、灭,这个生相是最初的一念妄动,最微细的最坚固的那个无明,就入等觉位,等觉位亦名金刚心。为什么等觉后心叫金刚心呢?因为那一念禅定跟智慧的心,不为一切烦恼所坏,而能够坏一切法。他那个禅定生起中道—即空、即假、即中的智慧,已经是非常坚固了。这个时候叫一生补处,就尚差一生就补佛位了。又亦名有上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章鱼哥X海绵宝宝 比基尼海滩的幸福生活回到古代开产科芙爱维尔海的人鱼三千职业可攻略囧死个人了快穿之拒绝小白花变成小白兔的日子脸盲狱主修真记[陆小凤同人]九剑快穿系统之女配复仇[斗罗]烨火跪伏吧,鱼唇的主角!(快穿)野生动物的日常攻略吧,少年(快穿)[快穿]桃花游戏快穿之女配攻略白莲花,给公主跪下!综漫:神之征途你好,猫先生淑妃日常快穿女配拯救系统做侍卫,朕也是天下无双梦幻傀儡师的综漫卡亚那的树时空穿越症候群奋斗吧,小受!系统之女配攻略[大唐双龙]问鼎快穿之虐渣虐渣坏事多磨海贼王之镜花水月不朽之王(快穿)逆袭吧,女配海贼王之青王[埃及神话]超度灵魂也要推行市场经济宋帝江山重生之朗朗星空[综]完美穿越员竹林深处是我家来做游戏吧!女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