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艺言情小说书馆

7. 第7集《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转载请注明来源:美艺言情小说书馆meiyi.org

乙二、详辨五时八教观法

丙一、

总说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二页,我们这一科讲到详辨五时八教观法。这当中分成两科:第一科是总说,天台宗是智者大师把一心三观的观法跟《法华经》的教法结合,而成立了五时八教的非常精密而详细的一个教观体系。这个五时八教,到底它的修学宗旨是什么?简单地说,它就是提倡一佛乘的概念。

作为一个大乘的佛弟子,我们今生的生命要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个,就是安乐的问题。这个是最迫切的,我们在乎来生是不是快乐。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想尽办法,让自己来生不堕恶道,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要求自己,修学五戒十善,让我们身口意的活动,尽量不要创造罪业出来,这个是所有佛弟子的第一件功课。想办法减少你的过失,因为你不喜欢痛苦。所以必须在因地上减少你的过失,把你的过失降到最低。这是第一件事情,修学五戒十善。

第二个,你在五戒十善修得有一点精神体力时,你会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因为你慢慢地觉得,虽然人世间有些快乐,但是它给你的不安全感太可怕,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你每一次的受生,付出的痛苦远比快乐多,生命是得不偿失的,付出太大,得到太少。所以要解决痛苦,最根本的就是想办法离开三界。就净土宗来说,就是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我们必须想办法跟弥陀感应道交,这是你要处理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你的生死问题。这个事情迟早要处理,当然早处理比晚处理好。

那么,你这个解脱的问题有时间处理了,你就要考虑第三个问题——成佛的问题,我们哪一天能够跟诸佛一样成就万德庄严,所以我们也在生命当中随缘尽份地修习六度法门,用慈善事业去帮助有缘的众生、可怜愍的众生。总之我们今生修行当中,面临三大问题:安乐的问题、解脱的问题、菩提的问题。

一般人没有经过天台教观的训练,他采取的方式是分段的,是区隔的。因为他在做慈善事业时,可能忘了求生净土;他求生净土时,也可能忘了成佛,所以他把生命修行分成三块。他修人天乘时,没有解脱的概念在里面,没有成佛的概念在里面;他在佛堂念佛时,也没有成佛的概念,所以他的修行是分成三块。

那么,这种区隔式的修行没有整合,不管你多努力,你的生命当中有两种过失:

第一个,不坚固。按照天台宗的说法,你今天的修行没有销归心性,你就没有善根力,你的修行就没有根,只有一种资粮。你很努力地修习五戒十善,很努力地念佛,你有安乐的资粮,有往生的资粮,但是你就像桌上花瓶里的花,没有根,没有依止大地而住。

你为什么没有根呢?因为你没有销归心性,所有的修行都是依有所得的心,向外攀缘一种相状而修。诸位!当相状产生变化,你的心态会有变化。比方说,你今天护持三宝,不是发自内心的去护持三宝,而是缘三宝相的庄严而护持三宝,因为你的心只有两种情况:你不是向内安住,就是向外攀缘,没有第三种情况。那么你缘三宝的境供养三宝,如果三宝的境合乎你的心意,你会继续供养;如果三宝的境相产生变化,你不满意了,你护持的心就退转,因为你的心住在外境,这是非常可怕的!

因为外境是变化的,生命的本质就是动荡不安的,外在的世界没有“安住”这两个字,因为它是剎那剎那在变化。你安住在一个非常变幻莫测的外相,这就是为什么你修行进进退退,因为你的修行没有根。这样的修行,打开你生命的内心世界,会发现你只有资粮力,没有善根力,所以你禁不起八风的考验。

当然,临命终你也不见得过得去,因为你平常就过不了关,临终更严重,内忧外患。所以你可能会面临:第一个,你的善法资粮不坚固;第二个,你的资粮不圆满。因为你今天向外攀缘去修安乐、解脱、菩提。向外攀缘就带有情绪,带有感情,有我法二执,带有情绪化的、有感情的修学,你就不能普遍跟法界相应了。你只选择你喜欢的、你要的东西去修学,你来生的资粮也不会太大,你今生的成就、格局也不会太大。也就是说,你花费同样的精神体力,因为没有加以整合,你的生命当中产生了不坚固跟不圆满两种过失。

其实你可以做得更好,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原则,就是法法销归心性。你必须用内心的力量,去带动外在的事修。你必须改被动为主动,不是因为攀缘外境,才去刺激你的修行。这种被动的修法,永远没有根的。

那么怎样才叫做法法销归心性呢?按照天台宗的规划,你要先修观心法门。就是说,当你在积集资粮之前,要先把心态调整好。天台的教观是先有善根,才有资格谈资粮;先有实法才有资格谈权法,先有理观才有事修。你的根本没有建立起来,就像一棵树没有根,谈不上枝叶花果。

那怎么样建立你大乘的善根呢?天台宗认为:你要观心,要回光返照,要正念真如,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其实这个三观,事实上就两种观法,就是空观跟假观。空观的话,观照你这一念心本来清净。虽然在我们的生命经验,我们跟很多人、很多事情接触,留下很多的影像,这些影像当然会误导你。但是你要告诉自己,这些影像都不是你本来的东西,都是因缘卡上去的,所以它的本性是空寂的,你心性的本体还是一样——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这个时候以离相的心性安住下来,这个非常重要!

一个人要把心量扩大,要离开所有过去生命经验留下的错误的概念,只有一个方法:把你的内心清空,把你的生命归零。你不可能用短短的几十年,改变过去生的生命经验所留下的影像,在那里“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你擦到什么时候才擦干净?只有一个方法,观想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没有的!这个时候,你的心性开始跟你的妄想脱离。

诸位!佛法不是要你消除妄想,它要你不跟妄想走。要你消除妄想那就惨了,那你这辈子都不够用了,你怎么可能消除妄想、带业往生呢?你只能不随妄转,因为它本身是没有体性的。所以你内观真如时,妄想自然脱落,你的心性开始把心带回家。妄想它为什么那么有力量?是因为你攀缘它,你跟它感应了。

所以,这个空观的智慧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把你的生命经验全部归零,恢复你的本来面目,你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你现在这个心惹很多尘埃,你过去的生命经验,今生的生命体验,卡上很多的影像,但是没关系,它没有真正染污你的心性。所以这个空观,离一切相,让你生命归零,重新开始回到你最初的原点,这是第一个。

当然第二个更重要了,观察一念心性,本来具足。你的心性具足十法界的功能德用,所以你开始发起愿力,发起菩提愿或者菩提心。其实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人,他一定发起愿望,所以菩提愿也可以,他开始有一种成佛的愿力,有度化众生的愿力。那么当你一念的清净心,跟菩提愿结合时,你的心就有善根了,叫大乘善根成熟,藏传佛教叫空正见,叫菩提心;《法华经》叫做清净心,菩提愿,道理一样。

当你的心性建立这两种根以后,你开始从这样的善根发动你的善业,去忆佛念佛,那么所有念佛的功德,再回归到你的善根,就是“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或者叫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这个时候你的内心的心性,跟外在的资粮产生正面的互动,因为你的善根带动了资粮,而你的资粮又加强你的善根,这个时候你就进入了一佛乘的概念,因为你内外统一了。

如果你没有走一佛乘,你内心的心性跟外在的修学是不统一的。也就是说,你虽然修学很多的资粮,也在佛堂忆佛念佛,可是出来以后还是颠颠倒倒,该打妄想还打妄想,该执着还执着,你所有的修行并没有让你内心产生觉悟,反而造成内外不一致。

诸位!临终的时候资粮力需要用善根启动。如果你内心颠倒,古人说“自性若迷,福何可救?”你起颠倒,你的善业力没办法起现行的,因为善业力的启动要善根去启动,要用正念去启动。

也就是说,你临命终的时候,善根力跟资粮力缺一不可。但是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只知道修资粮力,忽略了内心觉悟的善根。所以你内心一直处在颠倒妄想当中,虽然你广修资粮,但临终的时候,“自性若迷,福何可救”,资粮力救不了你,它只好暂时沉淀,等待以后的因缘。

所以,我们必须把内在心性的觉悟跟外在的资粮成功地整合起来。就是说,当你在修资粮时,你不是为别人而修的。你布施时,不能想这是一个善业,你要思惟:透过布施,来启发我施舍的心,因为施舍的心是合乎清净心菩提愿的,重点在于培养施舍的心态;我透过持戒,来培养一种远离过失、防非止恶的心态;我透过忍辱,来训练自己安忍不动的心态。

因此,你能够借相修心,这时你两个都修到:第一个,资粮力修到;第二个,你内心世界每一天在进步,你可以看到你内心不断地在增长广大。你的善根力在增长,资粮力也在增长,这个就是一佛乘,这才是正确的修法。而不是内外区隔,该打妄想还打妄想,十年前的你打的妄想跟现在一模一样。

从觉悟的角度,假如你的心性没有进步,那么你这十年干什么呢?就做积集资粮这件事情,这不是好的方法。就是说,你的内心的水平都没有进步,这样子只是共外道,外道也就干这种事而已。你对佛法的修学,启发内心觉悟的这一块你就忽略了,这样你的投入叫作事倍功半,时间很多,你全部在事修,完全没有理观,那你进步就很慢了。

所以我们伟大的智者大师,为了挽救众生末法时代的问题,提出:必须先有理观,把你内心的功德、清净心菩提愿带动起来,然后以你的善根去事修,你的修行不是为了别人而修的,是为了开显你自性的功德,为了成就你清净心菩提愿而修的,所以整个生命只是在追求自我完善,这才是正确的一佛乘的概念。用你内心的觉悟来带动外在的资粮,由外在的资粮又增长你内心的觉悟,这个就是整个天台的思想。

当然,这个需要教育。我们必须要把整个佛教的一代时教,做全盘地了解,你才知道佛陀为什么说了这么多法,这当中有什么线索?为什么从法门的施设,到最后佛陀会告诉我们会归心性,变成内心的觉悟?内心的觉悟跟法门的修学这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些就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

华严时

我们看天台的五时八教。

首先天台宗智者大师先讲到,“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为什么佛陀讲那么多法门呢?如果修行,一个法门就好了,你看基督教,他就讲一部《圣经》,佛教的《大藏经》有一百本,讲这么多法门是怎么施设的呢?不是佛陀要说这么多法,而是众生的根性不同,每一个人各有自己相应的根机。佛陀的出世,本来是要直接启发你的觉性,但是有些人可以直接契入,有些人必须要有一些过渡、善巧,所以佛陀只好施设了这么多法。

那么,这么多法当中,天台宗以五个时段,把它归纳成五时。

第一个是华严时。

佛陀成道以后,并没有马上度化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凡夫。佛陀是先度化那些大乘根机已经成熟的菩萨。这些菩萨生生世世亲近诸佛,到了释迦牟尼佛时,他们善根成熟了,所以佛陀现出千丈的卢舍那身,坐千叶宝莲,开始“启大教,说华严,尘剎海,现宝莲”,讲一佛乘的概念,让他们知道,其实你修六度重点不在修六度本身,只是在借相修心,是成就你内心的清净心跟菩提愿。

这个时候,《华严经》的菩萨起了大欢喜。大欢喜以后就有问题了,因为凡夫跟二乘“有眼不见卢舍身,有耳不闻圆顿教”,根本听不懂。所以华严会上虽然有声闻人在,他们完全没有得到任何的意义,只有在那个地方当庄严众,庄严道场。

所以《华严经》讲完以后,佛陀把一些根熟菩萨都度了,开始把千丈的报身收起来,现出丈六的比丘相,就是身相跟我们差不多,比我们高一点,开始很严肃地面对我们业障凡夫了。

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怪谈小说】《皇长孙的团宠日常》《鉴罪者2》《制霸超级碗》《直播写纯爱文的我在虫族封神》《怪谈游戏设计师》《从泰坦尼克号开始》《恶霸小姑是年代文真千金》《买活》《沼泽领主:我有情报系统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美艺言情小说书馆meiy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重生之朗朗星空坏事多磨芙爱维尔海的人鱼你好,猫先生快穿之拒绝小白花梦幻傀儡师的综漫[斗罗]烨火做侍卫,朕也是天下无双竹林深处是我家回到古代开产科脸盲狱主修真记(快穿)逆袭吧,女配卡亚那的树海贼王之镜花水月[综穿]完美执事养成系统[快穿]桃花游戏跪伏吧,鱼唇的主角!(快穿)海贼王之青王时空穿越症候群攻略吧,少年(快穿)不朽之王[综]完美穿越员系统之女配攻略[综武侠]楼上黄昏快穿之女配攻略黑篮之神级球员鸡夫夫(ABO)白莲花,给公主跪下!妹妹的时间奋斗吧,小受!开封犬游记[埃及神话]超度灵魂也要推行市场经济三千职业可攻略[陆小凤同人]九剑快穿之虐渣虐渣排名第二的超英室友总是在自吹[大唐双龙]问鼎综漫:神之征途淑妃日常变成小白兔的日子